后禽流感时代,养禽业何去何从......培育种苗 重振禽业
A1版: 一版要闻 A2版: 要闻 A3版: 要闻 A4版: 要闻 A5版: 专版 A6版: 广告 A7版: 专版 A8版: 广告 B1版: 金融试验区 B2版: 金融 B3版: 投资 B4版: 证券 B5版: 专版 B6版: 创新 B7版: 市场 B8版: 广告 C1版: 广告 C2版: 就业 C3版: 理财 C4/C5版: 广告 C6版: 法律 C7版: 数据 C8版: 专版 D1版: 广告 D2版: 产经 D3版: 健康 D4版: 专版 D5版: 专版 D6版: 农业 D7版: 热点 D8版: 专版 E1版: 广告 E2版: 时评 E3版: 专版 E4版: 专版 E5版: 专版 E6版: 文萃 E7版: 专版 E8版: 广告 EF1版: 视线 EF2版: 专版 EF3版: 专版 EF4版: 前沿 EF5版: 专版 EF6版: 专版 EF7版: 广告 EF8版: 广告

  6月21日,杭州市主城区11家农贸市场率先拿到了活禽交易的“通行证”。此前,宁波、永康、东阳、武义等地已陆续重启活禽交易。   此前,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已下发了《关于重启活禽交易市场的通知》为满足居民的家禽消费需求、恢复家禽业正常生产,同意科学有序重启活禽交易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此次人H7N9亚型禽流感使中国家禽业损失达430亿元。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H7N9禽流感使浙江的家禽业遭受重创。   那么,此次活禽交易的重启能否使陷入“寒冬”的家禽业回暖?与H7N9禽流感打了一场“遭遇战”之后的浙江家禽业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后禽流感时代,养禽业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 江英华

  政府救市,企业担责

  各级政府对困境中家禽业的及时扶持,为此次禽流感后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月16日,江省政府出台政策,持家浙 扶禽业发展。对持有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给予生产维持性补贴,2013年以4月8日的存栏种禽数为准,财政按每只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祖代种禽场和家禽品种资源场享受国家有关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免征种禽养殖所得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收费等扶持政策;鼓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压栏家禽,2013凡年4月1日~5月30日期间按4月1日前签订的合同收购价收购、加工活禽总数在5万只以上的企业,财政按每只2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此期间家禽加工、冷藏冷冻企业进行初加工、冷藏冷冻禽肉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财政对2013年3月底存栏肉鸡肉鸭1万只以上、蛋鸡蛋鸭2000只以上、1000只以上、产蛋鸽3000对以鹅上、鹌鹑5万只以上的养殖场给予一次性补助;2013年10月31日前,浙江减免家禽检疫费。
  杭州、温州、宁波等地在贯彻执行省政府规定的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生产情况,适当加大了扶持力度。有的地方增加了对孵坊、禽苗的补助,有的地方降低了规模要求,扩大了补助范围,有的地方增加了对本地特色产业的补助等。
  政策的扶持给了浙江家禽企业勇担责任、积极自救的信心。浙江省禽业协会会长单位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优质肉鸡供应商,在此次禽流感事件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振宁牧业” “企业+农户”“ 实行 的生产模式,正常年份,公司向农户收购土鸡,平均每天能销售1万只左右,但今年4月份最低点时,一天卖
  不出一只鸡。
  尽管销售陷入困境,振宁牧业”“ 仍然承诺对压栏鸡进行动态补偿:超过应出栏时间5天内,每只每天补助0.15元;超出5天后,每只每天增至0.2元;超过130天饲养极限期,公司按订单价全额收购。
  养殖户施宗会去年底进了1.31万羽鸡苗,5月7日全部卖给振宁公司,纯收入4.7万元,另有2万元左右的超期补贴。施宗会说,一只鸡净赚5元以上,比前一批高出2元多。统计显示,最近两个月,共有74户养殖户向“振宁牧业”出售商品鸡60多万只,平均每户净赚约4.7万元,比禽流感发生前增加四成以上。
  为农户托底的“振宁牧业”承受了巨额亏损。据估算,两个多月来,公司以每公斤8元的低价销售活鸡近20万只,仅此一项,就亏损500万元。加上屠宰、冷库租赁等额外支出100万元、超期补贴200万元以及鸡蛋削价处理,目前直接损失已超过1000万元。
  公司董事长屠友金却表示,公司与农户的合作模式今后不会变,承诺也不会变,因为保住了农户利益,就是保住了企业的未来。随着近日各地活禽交易市场的重启,振宁牧业”“ 黄鸡的销量逐步上升,苗鸡孵化量也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浙江省禽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也信守对合作养殖户的承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户的肉鸡。公司总经理梁志勇说:我“们不会把危机和损失转嫁给养殖户,我们有信心渡过难关。”
  浙江各地多家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等方式的企业在此次禽流感事件中勇担责任,自己蒙失了损失,保护了养殖户的利益,对稳定和尽快恢复家禽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型迫在眉睫

  对于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副研究员陶争荣表示赞同。他说: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不管是否有这次人H7N9禽流感的爆发,家禽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主题,那就是规模化、现代化。”
  陶争荣说,畜牧业现代化的表现有以下几个特征;有品种-养殖-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行标准化生产;产品安全性有保障;产业发展是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
  “从这次禽流感时期的情况看,处于完整产业链中的养殖户受影响较小,有企业订单在,养殖户受创不大,主要是企业承受了损失。陶争”荣说,那些散户养殖户以前一公斤鸡卖到40多元,禽流感时期只能卖几元,损失很大,所以要提高养禽业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建成利益责任共同体,抱团取暖,“ 才能更好地应对危机。”
  陶争荣认为,禽流感事件对养禽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以此为诫,“ 加快养禽业
  的转型升级。陶争荣说,” 以前活禽交易占了浙江养禽业的半壁江山,现在禽类加工业肯定要加快发展的步伐。
  屠友金也表示,此次危机警示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增力。振宁牧业”“ 将在市、县两级政府的种苗补助款基础上,多方筹资,计划投入数百万元,添置冷柜、冷藏车,改造专卖店,开辟一条冷鲜鸡和深加工销售的新路子。
  陶争荣告诉记者,目前,浙江养禽业标准化生产离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差距。设施简陋,“大多数养殖户搭建的鸡棚仅能遮风挡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陶争荣说,” 浙江的禽类品种混杂,仅肉鸡就有七八个品种。国外的品种比较单一,这是因为国外养殖户重视的是禽类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而中国人讲究禽肉的风味,就要求有更多的品种可以选择,而这些品种质量参差不齐。
  陶争荣介绍说,国外的养禽业生产采用环境控制,实行全封闭饲养,鸡苗进去,“ 成鸡出来,部采用室内饲养,真正的标准化生全 是产。而国内的标准化生产却是千差万别,” 养殖技术、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他表示,在保障产品安全方面,还要注意养殖环境造成的污染,滥用兽药、农药等投入品带来的化学污染,禽流感病毒、细菌等的生物污染。只有按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来实施,“养禽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此相应的是,在浙江省政府下发的《关于重启活禽交易市场的通知》 也明确提出要加中,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方式,构建新型家禽产业体系和经营机制,积极推进家禽业转型升级。

  安全防控关口前移

  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副所长张存研究员一直关注各地开放活禽交易的消息,因为活禽交易市场的开放对于家禽产业的恢复、家禽交易模式的变化和禽病的传播都会产生影响。
  “农业部发布的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说明,这次禽流感爆发问题出现在市场流通环节。张”存说,这次浙江省内的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目前尚不清楚,只能追溯到市场环节,批发市场有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家禽,还有一些特禽、珍禽,只要其中某一个群次带进H7N9病毒,病毒可以出现在市场里。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就逐渐消失了。但这样使整个家禽业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浙江大学农业部动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继勇认为,如果前期养殖疫病防治、交易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措施、管理措施不到位,是有可能在活禽交易过程中发生疾病扩散的。但是,如果做好防疫、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活禽交易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
  “比如,活禽交易要实行防疫准入制度,符合要求的家禽才能够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生物安全
  防护工作,活禽粪便、污物、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等。周继勇说,” 养殖业主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也非常重要。
  张存认为,香港的做法可资借鉴。他介绍说,2008年始,从 曾遭受禽流感重创的香港,为了加强禽流感防控,实施不留活鸡过夜的“日日清”措施,并立法规范,这项措施可以降低禽流感病毒在市场环节传播的风险。
  浙江省政府下发的通知中,对重启活禽交易市场的条件进行了严格规定,比如辖区内必须连续14天无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生;交易市场选址及硬件设施符合相关规定;交易市场已经彻底消毒且经由当地工商、卫生、商务、农业、林业等部门联合开展风险评估为低度风险市场;有健全的卫生、消毒、休市、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
  经过这次禽流感推动,浙江正积极谋划家禽消费和交易方式转变。通知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大中城市“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供应上市”下一步将明确家禽定点屠宰准入标准,, 缩减市场活禽宰杀点,减少主城区活禽交易量。
  张存也表示,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都看不到
  活禽宰杀,推行的是在工业化流水线集中宰杀
  后,通过冷链运输至超市、市场等。所谓冷链,
  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系统,从产品加工、贮藏、
  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各个环节
  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
  少损耗,有助于控制禽流感等流行疾病。这就
  需要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运输、养殖
  场、检疫等相关监管,同时经营者要开展品牌化
  营销。张存说。”
  周继勇表示,即使禁止活禽交易也不能完全杜绝禽流感的发生,只有把安全体系建设渗入到日常工作中,从养殖、食品加工、商贩等各环节都加强安全监管,同时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学意识,才能尽量减少禽流感带来的影响。
  周继勇强调说,兽医公共卫生问题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人得的传染病60%左右都源于“动物,所以把防控关口前移到动物很重要,这就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禽疫病防控的科技投入,提高动物疾病的预警、诊断、检测、防疫等技术能力,加强执法兽医队伍和注册兽医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

  禽流感再来袭时,
  养禽业
  该如何应对?

  □王宝聪

  H7N9禽流感虽已过去,但留给养禽业一个严峻的课题是:如果下一波不知名流感来袭,养禽业还是被动地应对,听天由命?行业需要做什么,才能够提高抵御流感病毒所带来冲击的能力?
  行业升级是摆在养禽业面前的重大命题。过往的经验教训表明,规模化养殖场或者龙头企业,发生禽流感几率远比散养户低。相对封闭的养殖环境和科学的养殖规范,成了规模养殖在防治感染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养殖方式上,应该进一步升级,提高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降低禽感染病毒的风险。与此同时,应尽快推广实施家禽养殖新理念,以实现“人管理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禽类养殖要向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并积极建立禽产品溯源制度,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虽然在我国许多地区有消费活禽的习惯,但行业也应该更加重视发展冰鲜产业,倡导民众转变消费习惯,做好市场的引导。禽流感过后,我们应当反思、改变这种饮食习惯。因此需大力发展冰鲜产业,在冷链运输、储藏的风险保障上下功夫,保险应在这个环节发挥作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冰鲜产品能够降低因人类接触活禽而感染疾病的机会。
  政府应出台相关常规救助措施,形成详细的救助规范和明确指引,让业界在遭遇流感冲击时,能胸有成竹地积极应对。一些专家也提出,要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保障机制、补贴制度。同时需加大保险力度,购买农业保险。防止遭遇流感事件发生时被“一锅端”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面对禽流感的冲击,家禽业脆弱的抵抗力应该引起业界反思,要抓紧找准转型升级之路,把自己做强做大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