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杨汉水
5月8日,位于杭州市延安路的中国银行杭州庆春支行门前,一大群人聚集,情绪激动,哭喊的、晕倒的、甚至还有割腕的,警车和救护车纷纷赶来,警员和保安站成人墙维护秩序。
这件事情在社交媒体里也转疯了,最离奇的一条是:据说内部人员挪走了三亿元!好多人在闹,“ 有个客户晕倒了,据说1000万元,买的是银行理财啊,说没就没。救护车也来了。”
5月11日,负责此案侦查的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对外发布案件情况通报,称犯罪嫌疑人陆某已于5月6日向下城警方投案自首,3名犯罪嫌疑人也于9另日凌晨3时被警方抓获,目前4人已被刑事拘留。
据警方透露,2010年起,自 犯罪嫌疑人陆某(原中国银行员工)伙同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以可通过其办理高息存款为诱饵,诱使客户将资金(银行卡、密码、身份证)交予其办理,并伪造银行承诺函吸收储户资金。
但是,直到发稿前,银行门前的人群依然没有散去。
真相到底如何?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神秘“小金库”非法吸纳储户金额过亿
“他(陆某)和我们说,我们银行有个小金库,‘ 你们只要将钱放入小金库,我们可以给予很高的利息。因’为是国有银行,大家都相信,很多人都将银行卡交给他办理这项业务。被骗客户范某告诉记者。”
但是今年4月底,范某听到有人说银行卡里的钱没有了,心里发慌,急忙赶到中国银行求证,没想到卡里的钱真的一分不剩。5月4日便开始有人过来要求“银行作出解释,银行卡里的钱到底去哪了?但是银行坚称不知情。范某说。闻讯赶来的客户越来越多,” 据范某统计,月9日当天聚集在中国银行门口要求还钱5的人有170多名,单个客户被骗资金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全部被骗客户的总金额加起来超亿元。
但是,银行方面对外坚称从来没有这项“业务”。那么这个神秘的“小金库”究竟是什么“业务”竟能私,自转移储户的账户资金?范某想不明白,没有经过本人签字,账户里的钱怎么会凭空消失?范某曾找到其他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却被告知没有得到客户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可能私自转移储户的资金。
被骗客户90%以上为用地拆迁补偿者
“我的银行卡里有100多万,听说这里的利息比较高,就通过他(陆某)办理了这项业务,但是到4月底时突然说卡里没钱了。这可是我家拆迁补偿的钱,我都还没有告诉我女儿,因为一告诉家人,家里肯定大乱啊……”吴某和记者说起这件事,懊悔不已。
记者发现,和吴某一样年过五旬的人不在少数,大多是通过邻居、亲戚、朋友介绍,了解到这项“业务”。因为这样一种扩散方式,所以被骗群体年龄普遍在30多岁至50多岁之间。
“他们中90%以上人的存款都来自政府用地拆迁补偿,因为一下子得到这么大一笔资金,想找个利息高一点的储蓄业务也在情理之中。范某说。作为最先知”情的人,范某已经和人群里很多人都认识了,许多得到消息赶来的人也是第一时间和他联系。
银行是否牵涉在内?
目前警方已经控制的4名犯罪嫌疑人中,除了陆某个人信息被大家所了解之外,另外3名涉案人员的个人信息都还没有公开。但是很多被骗客户都向记者表示,陆某只是一个客户经理,真正主导这次诈骗案的或许另有其人。
在这次诈骗案中,很多人关注的是中国银行与本次诈骗案是否有直接关系?受骗客户们最想不明白的一点是:资金未经本人签字,“ 怎么能从储户的账户里转移掉?”
同样令人费解的是陆某与中国银行的关系。有受骗的客户曾问过中国银行,银行方面称陆某于2011年7月就离开了银行,但是,被骗客户说,2011年7月自以来,每次办理“业务”或者更换“承诺函”陆某都在时,场。
有知情者进一步介绍,是这个被开除的前员工,“借用”原工作场所,假冒这家银行网点的在职人员,以办理高息存款的名义,骗取他人存款。
事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截止到今天,部分被骗客户仍聚集在银行门口讨说法。真相到底如何?该银行的工作人员是否在诈骗行为发生时完全无辜和不知情,还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本报也将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