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姜巽林王丹容
每当论及“温州模式”不能不提周瑞时,金。正是这个以笔名“皇甫平”家喻户晓的温州人,在温州发展的关键时刻,付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温州模式”促成 叫响四海。
5月11日,我们采访了周瑞金,聆听这位曾经担任上海《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副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老前辈,如何为“温州模式”再次发声。
时隔30年,回忆当年排版的那个场景,周瑞金仍“印象很深”。因为那时,民营个私经济在很多地方还是“禁区”。时任《解放日报》总编助理的他,在确定版面安排时,基于报社内部的统一意见,拍板让“温州模式”上了次日的头版头条。
周瑞金说,长期以来对故乡的关注让他知道,当时,温州虽是隅居浙南的一个小城,一股蛰伏在民间的力量却正喷涌出创业创新的强大活力。
“乡村家庭工业蓬勃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全民皆商,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种种束缚被挣脱了,民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源
泉。同时,温州人抓住市场需求,以其为经济发展的导向,发展各种专业市场。在周瑞金看”来,民众”“市场”“ 和 这两点就是“温州模式”在当时的重要意义。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80年代的初级版。在“‘温州模式’与当时依托大城市、发展乡镇工业、政企合一的‘苏南模式’有明显不同,它更适合广大像温州这样的地区,也更具有生命力。换句话说,温州模式’ ‘中国价值‘ 更有’。这也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充分肯定。周瑞”金说。
他认为,“中国价值”这种 在于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放开支持,让老百姓放开手脚去发展。其中,政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的温州政府不仅没有束缚老百姓发展经济,还为老百姓创业积极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市场条件。尤其在90年代,温州政府大量投入交通建设,还建了很多发电站,创造土地条件,推动搞股份合作制……这些,都为推动“温州模式”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初级版进一步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后来也曾走过弯路,一些温商转向炒房、挖煤、搞地下融资,但总的来讲,温州模‘式’ ‘大众创业、鼓励 万众创新’这一点坚持下来了,这是不容易的。对”“温州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同声音,周瑞金如是说。
“所以现在重提‘温州模式’很有必要。周”瑞金说。他认为,推动“温州模式”走出新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使之的 ,适应“四个全面”的需要,是当前温州的一个艰难任务。
这条新路怎么走?他说,首先要坚持“温州模式”的本质不变,相信广大民众的创业力量,动员大家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条路,这是温州模式的“魂”。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找到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贯穿温州的改革发展。
在这个前提下,周瑞金建议,温州一方面要继续抓好“温商回归”工程,把在全国、世界各地的好产业、资金引回温州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另一面,要引进对温州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人才,指导温州发展。
“温州还要注意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先行优势,积极主动改革探索。也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发扬创业创新精神,寻找创造空间。周瑞金说,这也是提升” “ ‘温州模式’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温州可以做到。”